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中国人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在现代人们把春节定于农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才算结束,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春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吧!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是“鸡日”,古称元日、元辰、元朔、元旦等,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传统习俗为开门炮仗、拜年、占岁、饮屠苏酒、聚财。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是“狗日”,这一天(北方地区为正月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传统习俗为祭财神(北方)、回娘家。
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是“猪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习惯不杀猪,如果当日天气好则当年的猪会长得膘肥体壮,主人家自然喜上眉梢,传统习俗为烧门神纸。
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是“羊日”,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传统习俗为迎神接神、接五路、吃折罗、扔穷。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是“牛日”,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五日,传统习俗为祭财神(南方)、送穷、开市。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是“马日”,在这一天要送穷,在中国各地都有自己的送穷办法,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马会养得很好,传统习俗为送穷、启市。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传说女娲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传统习俗为熏天、吃七宝羹、送火神。
正月初八
正月初八是“谷日”,习俗是对写有谷物名称的牌位进行膜拜,如果这天天气晴朗,则这一年稻谷丰收,天阴则年歉,传统习俗为顺星、放生祈福。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传说此日为玉皇大帝生日,传统习俗为祭玉皇、道观斋天等,有些地方要备清香花烛、斋碗摆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苍天。
正月初十
正月初十是“石日”,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动,甚至设祭享祀石头,恐伤庄稼,也称石不动、十不动,有些地方这天要向石头焚香致敬。
正月十一
正月十一“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请子婿的日子,初九庆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还剩下很多,娘家不必再破费就利用这些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儿。
正月十二
正月十二搭灯棚,因为从即日起人们开始准备庆祝元宵佳节,选购灯笼,搭盖灯棚,这一天的中国民俗活动有藏剪刀、收旧鞋、捏老鼠嘴、搭灯棚等。
正月十三
正月十三是中国传统农历节日之一,从正月十三开始上灯,正月十八落灯,有“十三、十四神看灯,十五、十六人看灯,十七、十八鬼看灯”之说。
正月十四
正月十四的民俗活动有喝亮眼汤、试花灯、食糟羹、拜临水娘娘等,到了这一天年基本已经过去了,之后便是正月十五元宵节,元宵节过后年就结束了。
正月十五
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新春期间的节日活动也将在这一天达到一个高潮,中国民俗活动有放花灯、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
转载请注明出处家家乐信息网 » 春节有哪些传统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