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何为大便潜血检查?
大便潜血检查是通过检测大便中是否含有隐藏的血液来帮助诊断相关疾病的检查方法。大部分情况下,人们无法察觉自身是否有隐匿的症状,因此大便潜血检查也常常被用来作为预防血液相关疾病的一种手段。
不过也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大便潜血检查只能检测到隐藏在大便中的血液,在检查结果为异常值的情况下,一定会进行其他诊断检查。
2、何时需要进行大便潜血检查?
一般来说,大便潜血检查是被列入体检或者筛查项目中的。而一些高危人群,如年龄较大、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或家族中有相关疾病等,更应该注意大便潜血的检测。
一些对大便潜血检查敏感的疾病,如结肠癌,推荐在40岁之后每年接受一次大便潜血检测。而对于一些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医生推荐将大便潜血检查纳入每年检查项目中。
3、大便潜血检查的准备工作
首先需要提醒的是,在大便潜血检查前24小时内,请勿食用牛肉、羊肉、生蔬菜、水果等容易影响便便颜色的食品,以免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在大便潜血检查当天,需要收集清晨第一次排便时的便便。为了避免便便中的细菌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我们需要在收集之前,使用清水彻底清洗肛门。
最后需要提醒的是,在提供样本时,请尽量使用指定的样品袋或行业认证的检测工具,以避免样本外部细菌的污染。
4、大便潜血检查的检测频率
对于正常人来说,每年进行一次大便潜血检测即可。对于高风险人群来说,如有结石、直肠脱垂等消化系统疾病,或者家族中有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建议每年进行检测。
对于疾病患者,大便潜血检测的频率则建议根据个体病情进行调整,比如对于结肠癌患者,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而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则需要根据病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检查。
总之,大便潜血检查可以帮助我们察觉存在于大便中的隐藏血液,及时发现消化系统内部的疾病,对于诊断和预防消化系统的疾病都有一定的益处。我们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掌握好大便潜血检查的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检测频率。
转载请注明出处家家乐信息网 » 大便潜血多久检查一次 多久检查一次大便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