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核病传染性研究进展
结核是一种由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感染疾病。结核病的传染性是所有感染性疾病中最强的之一,因此治疗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目前,虽然结核病的治疗已经有了长足进步,基本被认为是一种可治愈疾病,但治疗过程中的传染性问题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
许多研究发现,在开始治疗后的3个月内,结核病患者的传染性最高,与未治疗的结核病患者相同。而当患者的痰菌转阴后,病原体就基本上被消灭了,传染性就逐渐下降。对于多数病例来说,当病原体彻底消失后,结核病患者的传染性也就消失了。
2、治疗期间的传染性
在治疗期间,结核病患者很可能会有痰液分泌,这是通过咳嗽传播结核病细菌的主要途径。病患在治疗期间会不定期的进行痰液检测,及时发现自己是否有痰菌阳性,若是阳性,则需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直到痰菌检测阴性为止。患者需要发扬自我隔离意识,自觉保持个人卫生环境的清洁,减少对他人的传染风险。
3、治疗期结束后的传染性
病人的结核治疗期一般持续6个月之久,根据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一些特殊类型的结核病治疗期甚至更长。当患者治疗结束后再进行痰液检测,若痰液检测阴性,则表明患者已经彻底清除了体内的病原体,此时他人的感染风险就会急剧降低。但是结核病治疗期的长度与严重程度又因人而异,治疗结束后的传染性期也不同,医生还需要根据个人情况评估患者的治疗反应、痰菌转阴时间等,得出结论。
4、最终结论
一般而言,在标准的ATF治疗下,病人的结核菌可以在治疗开始后的两至三个月内得到控制。当病人体内的结核菌转阴之后,传染性就会明显下降。但具体传染性何时能完全消失,还因个体情况和治疗疗程的不同而不同,有些病患可能需要进行更长时间的治疗以避免再次传染,医生会根据不同患者的具体情况作出相应的治疗指导。
转载请注明出处家家乐信息网 » 结核治疗多久后不传染 结核病治疗后何时不造成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