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后出血的类型和时间
产后出血是指产后子宫内膜剥离后,子宫壁伤口未能及时收缩合拢,从伤口处流出的血液。
产后出血分为原发性产后出血和继发性产后出血。原发性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毫升;继发性产后出血是指产后24小时后至产后6周内,以脱落的胎盘为源头导致的出血。
产后出血的时间也有区分:
1)即刻性产后出血:分娩后30分钟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
2)早期产后出血:分娩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毫升;
3)晚期产后出血:分娩后24小时后至产后6周内,出血往往由于异物(如胎盘、凝血)所引起。
2、产后子宫收缩的重要性
产后子宫收缩的目的在于恢复子宫肌肉张力,促使子宫影响,让伤口尽快愈合,防止出血。子宫收缩不足,血管无法被有效压迫,会导致子宫内膜受损,出血增加。
产后子宫收缩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如妊娠期的自主神经系统作用的改变、胎盘剥离后子宫收缩的反馈机制、产程中子宫、宫颈和产道的创伤及感染等。缺乏有效的产后管理措施,会使子宫收缩受到一定的影响,增加了产后出血的发生。
3、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
产后出血严重的时候甚至可能导致危及生命,为此,产后出血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1)产后注意休息:产后适当的休息可以提高子宫收缩的能力。
2)卫生保健:勤换卫生巾、阴道冲洗,避免感染。
3)观察:产后出血早期可通过观察产妇阴道流量是否减少、子宫是否坚实和压痛来判断有无异常。
4)用药:产后有必要服用收缩宫颈、子宫增强剂,协助子宫恢复,提高其张力。
5)手术干预:当药物治疗不能有效地控制产后出血时,必须进行手术干预,包括子宫清创术、宫颈夹闭术、输卵管取出术等。
4、产后多久子宫不出血
通常情况下,产后出血会在分娩后数日到数周内慢慢减少,消失。值得注意的是,个别产妇的产后出血时间可能会持续更长时间,或者过快消失,这需要妇产科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治疗。
总的来说,产后子宫内膜剥离后,子宫壁伤口需要合拢愈合,所以产后一段时间仍有一定的出血。需要关注的是,产后出血量是否持续增加,以及孕妇有无头晕、恶心、口干等症状,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产后出血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家家乐信息网 » 产后多久子宫不出血 产后多长时间停止子宫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