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烧药的成分和作用
退烧药分为中西药两种,其中西药以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为主要成分;中药以板蓝根、银翘解毒片等为主要成分。这些成分都有较好的降温、退烧作用。
乙酰氨基酚可以影响生物体的中枢体温调节中心,从而减少发热,同时可以提高肛门温度,增加散热。
板蓝根、银翘解毒片等中药制剂,具有抑菌、解毒、退烧等作用,且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功能。
吃了退烧药的时间和出汗的关系
一般来说,吃退烧药后30分钟至1小时左右即可见到其退烧作用,对于轻度发热的患者,可能会在退烧后不久开始出汗。
但对于较高体温的患者,由于体内热量积聚较多,药物在体内的代谢需要一定时间,从吃药到开始出汗的时间需要1-2小时左右。
同时,在药物开始发挥作用前,患者可能会感到身体温度上升,出现大汗淋漓的症状,这是因为药物激活了正在体内积聚的热量。
吃退烧药后应注意的事项
1、使用退烧药要遵循医嘱,不能随意更改剂量和用药时间。
2、避免同时使用多种退烧药,以免发生不良反应。
3、在服药期间要多饮水、注意休息,帮助药物加快代谢。
4、对于存在肝、肾等慢性疾病的患者要特别谨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烧药。
退烧药的不良反应
退烧药的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消化不良、呼吸道症状等。其中最严重的是肝功能衰竭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这两种情况下需立即就医。
同时,长期、大量使用退烧药还可能导致肝损害、贫血等不良后果。
因此,在使用退烧药时,应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如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咨询医生并停药。
转载请注明出处家家乐信息网 » 吃了退烧药多久才出汗 怎么样才能让退烧药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