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血液保存的时间
血液是可以保存的,但是存放的时间有限。全血和红细胞可以保存在4℃的低温下,一般来说可以保存在低温保存设备中3到4周的时间;血浆可以保存在-18℃以下的冷冻藏库中,保存期限可以达到1年。而蛋白质因子、白细胞、血小板等血液成分则有更短的保存时间,一般只能保存在室温下6个小时。
若血液保存时间过长,则会造成血液各种营养成分分解减少,微生物污染增加,使得血液失去药效、失去用途。
2、血液保存的条件
血液的保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否则就无法确保血液的质量。
(1)低温保存条件:全血和红细胞需要在4℃的低温下保存,血浆需要在-18℃以下的冷冻藏库中保存。
(2)血袋材料:血袋材料应该具有坚固、防渗漏、耐低温变形、细菌屏障材料等特点。
(3)操作规范:血液的采集,运输,保存和使用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进行。
3、血液保存的意义
血液保存的意义在于它可以作为手术、急救、治疗等特殊情况的保障,其可以大幅度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治愈率。
同时,血液保存还可以帮助献血者更好地分享自己的生命,让爱心传递开来,为需要帮助的患者提供帮助。
4、如何提高血液的保存时间
提高血液的保存时间,采取有效的防腐、杀菌措施,防止细菌、真菌引起的感染和生长,以及密封、冷却、降温的方法都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比如,在血液采集后,应该第一时间将血液存放到低温保存设备中,保持恒温,防止血液中营养成分的分解和细菌的繁殖生长。
此外,在血液输送前,应该严格执行有关消毒和抗菌措施,要确保血液在输送过程中不受到微生物污染。
转载请注明出处家家乐信息网 » 血液可以保存多久 血液的保存期限是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