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D-二聚体是什么
D-二聚体是一种由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水解产物而产生的蛋白质分子。一般来说,当血管受到损伤时,血液中的血小板和血凝块(血栓)会形成血块。在血栓溶解的过程中,D-二聚体会被释放到血液中。因此,通过检查血液中的D-二聚体水平可以了解到体内发生了血管内的凝血和溶解过程。
2、何时需要检查D-二聚体
在消化道肿瘤、深静脉血栓形成、肺动脉栓塞等疾病的检查中,D-二聚体检查可以作为一项辅助诊断手段。另外,D-二聚体检查对于心肺复苏后的患者,判断其有无肺栓塞的危险性也有很大的帮助。
需要指出的是,D-二聚体的水平可以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性别、肿瘤、感染和炎症等。因此,在进行D-二聚体检查之前需要去掉这些干扰因素,保证准确性。
3、D-二聚体检查的频率
在一些需要长期进行抗凝治疗的疾病中,如深静脉血栓形成等,D-二聚体的检查应该进行每月或每一季度一次。在某些怀疑肺动脉栓塞的情况下,D-二聚体的检查应该每周或每两周一次,直到确认肺动脉栓塞的诊断或排除诊断。
对于一般人群而言,没有必要经常进行D-二聚体的检查,只有当出现上述疾病的症状,或是长期进行抗凝治疗的患者,才有必要进行D-二聚体检查。
4、注意事项
在进行D-二聚体检查前,应该先避免一些可能会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如劳累、情绪波动、空腹等。一般来说,血样应该在医生或医院的指导下采集并送检,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错误和偏差。
同时,在D-二聚体检查中,也应该注意到其敏感度和特异度的问题。D-二聚体水平的升高不能作为肺动脉栓塞的确诊标准,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转载请注明出处家家乐信息网 » d-二聚体多久检查一次 检查D二聚体的时间间隔是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