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冷藏血液保质期的影响因素
冷藏血液的保质期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储存温度、含有的成分、包装方式以及储存时间等。
一般来说,冷藏血液的适宜储存温度为2℃-6℃,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范围都会影响其保质期。此外,血液中含有的成分也会影响储存时间,含有较多细胞成分的血液保质期更短,因为细胞易受氧气和细菌的影响。
另外,血液的包装方式也会影响其保质期。比如,血浆可以在-18℃以下的环境下长期保存,因为冰冻可以有效减缓其分解速度。而全血只能在常温下保存5小时左右,因为其中的红细胞易受到贮存环境的影响。
2、冷藏血液保质期的具体规定
国际上,关于冷藏血液的保质期规定比较明确。根据美国FDA指南,冷藏血浆的保质期为一年,冷藏红细胞的保质期为42天,而冷藏血小板的保质期仅为5天。
此外,欧洲血液联盟也有类似的规定,冷藏血浆的保质期为1年,冷藏红细胞的保质期为35天,而冷藏血小板的保质期仅为7天。
3、延长冷藏血液保质期的方法
为了延长冷藏血液的保质期,现有的方法主要包括血液分离、血液保护剂的添加以及血液冷冻储存。
血液分离指的是将血液分离成血浆、红细胞和血小板等多个组分进行储存,不同组分的保质期也不相同。血液保护剂的添加则是在冷藏血液中添加促进存储的物质,如葡萄糖、抗氧化剂等。而冷冻储存则是将血液冷冻在-80℃以下的温度下,可以延长其储存时间。
4、合理利用冷藏血液
冷藏血液是非常珍贵的资源,只有合理利用才能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避免浪费。医疗机构需要根据临床需要,合理安排血液的使用。同时,公众也应当积极参与捐献血液,为社会创造可持续的血液资源。
转载请注明出处家家乐信息网 » 冷藏血液可以放多久 冷藏血液保质期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