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病菌主要通过口腔、鼻腔等呼吸道传播,但不是每个人感染后都会发展成结核病。病原体在人体内处于潜伏状态时,是不会对他人造成传染的。
当免疫系统被削弱时,潜伏状态下的结核菌才会活跃起来,使得感染者出现结核症状,如咳嗽、咳痰、低热、乏力等。这时,感染者可能会将结核分枝杆菌通过咳嗽、打喷嚏等方式传播给他人。
感染多久后可以传染?
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如果经过适当治疗,大多数的患者会在一段时间内变得无菌,也就是说病菌已经被杀死,不再对他人产生传染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患者在接受抗结核治疗后,如果痰液中三次连续检测均为阴性,那么就可以确定该患者处于无菌状态,不再对他人造成传染。
为什么治疗期间也会传染?
有些结核病患者即使在接受治疗期间,也可能会对他人产生传染风险。这是因为在治疗期间,结核菌在患者的体内已经被杀死的同时,也随着痰液排出体外,可能会对他人造成传染。
为防止治疗期间对他人的传染风险,建议患者佩戴口罩,孤独病房的设置等能有效降低这种风险。
结核病治愈后还会传染吗?
对于大多数结核病患者,接受适当的治疗后,体内的结核菌会被杀死,不再对他人造成传染。但治愈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肺结核留下的病灶、空洞等,仍然存在着感染他人的风险,建议加强防护。
此外,在治疗期间要注意维持充足的营养、保持充足的睡眠、加强锻炼,可以提高免疫力、促进恢复,对预防传染具有一定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家家乐信息网 » 结核多久没传染 多久的结核不具传染性